“嘟……”昨天早上,在秀洲区消防救援大队的训练场上,随着一声哨响,消防员们迅速从消防车上跳下,投身到紧张的训练之中。夏季是消防员训练最难熬的季节,火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训练场的温度不断攀升。消防员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火服,开启一系列高强度操课训练,用汗水与坚毅诠释使命担当。
穿上防火服,脚踏消防灭火防护胶靴,头戴氧气面罩……在训练开始前,只见消防员们穿戴好全套装备,为正式训练做好准备。记者了解到,这身装备穿戴好后,整个负重达到35公斤。消防员们每天都要穿着这样沉重的装备进行高强度训练,攀爬、奔跑、破拆,每一个动作都要克服装备带来的阻力。
“今天我们的训练科目是枪炮协同灭火操。”秀洲区消防救援局灭火救援科作战训练组组长吴洪光向记者介绍。枪炮协同灭火操主要用于大跨度厂房或露天地带出现的局部燃烧警情。例如,当现场一处着火点热辐射极高,指战员无法靠近侦查或者灭火救援时,可以利用水炮冷却压制火势,再通过两支水枪交替掩护,进一步接近火点进行近战灭火。
随着指令下达,只见消防员抱着装备,全速奔跑至指定地点。到达后,他们迅速进入战斗角色,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默契的协作精神。整个训练过程中,消防员们的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时刻苦训练的成果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强大能力。 当训练结束时,摘下氧气面罩的消防员早已被汗水浸透。“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是每一次挥汗如雨都是为了在真实火场中能多一分胜算。”吴洪光说。
吴洪光是一名消防老兵,加入消防队伍已有19年。在他眼中,夏季高温训练是对消防员意志的磨砺。“只有平时把训练当成实战,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吴洪光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不仅是他19年消防生涯的深刻感悟,更是对全体队员的激励与鞭策。
在完成枪炮协同灭火操后,消防员们没有丝毫停歇,又迅速投入攀爬训练。“15.5秒!”训练场上,吴洪光一边掐着秒表,一边密切关注着队员的训练情况。
来自云南的石晓杰,2024年加入消防队伍,也是训练场上最年轻的队员。那时的他,面对高温和沉重的装备,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无比艰难。然而,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凭借着对消防事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咬牙坚持了下来。如今,经过一年多的磨砺,石晓杰已然脱胎换骨,俨然成为了一名“老兵”。只见训练场上的他身姿矫健,如灵动的猿猴般在攀爬绳上快速向上。十几秒的时间,他就已经到达指定楼层。
夏季高温肆虐,对于消防员而言,这不仅意味着火场救援环境更加恶劣,也对日常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训练安全高效,消防部门专门制定了避高温训练计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让消防员们在提升技能的同时,有效应对酷暑挑战。
“针对夏季高温特点,我们专门调整了训练节奏,把体能训练安排在早晚时段。”吴洪光介绍道。每天清晨5点半,队员们便已起床集合,5点40分准时出发前往附近学校开展跑步训练。到早上8点半,队员们结束晨练返回营区吃早饭,避开了上午高温时段。白天高温时段,训练内容则转向室内或更为适宜的项目。队员们会进行技战术理论学习,深入钻研各类救援知识。下午时分,部分消防队伍还会组织游泳训练。通过游泳训练,队员们能提升在水中的适应能力与救援技巧,为应对水域救援任务做好准备。到了晚上,气温回落,技能训练又有序展开。攀爬梯子等项目纷纷进行,队员们在凉爽的晚风中专注提升技能。
据了解,为应对夏季高温救援,在实际灭火作业中,消防队伍注重人员轮换。现场会设置安全员,密切关注救援人员状态,一般20到30分钟就会安排备用力量与一线救援人员轮换,让大家交替作业、保持体力。不仅如此,消防员还配备了降温背心,让体感更加舒适。在高温的“烤”验下,消防队员们凭借科学的训练安排和顽强的毅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训练热情,用汗水筑牢安全防线。
在秀洲区消防救援大队采访,我深受震撼。夏季高温,大地似火炉,消防员们却身着35公斤重的装备,开展高强度训练。攀爬、奔跑、破拆,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汗水湿透衣衫,但他们眼神坚定,毫无退缩。
训练安排科学合理,避开高温时段,早晚体能训练、白天室内学习与游泳训练、晚上技能提升,各项训练开展有条不紊。这背后,是消防部门对队员的关怀,更是对救援任务的负责。
吴洪光19年的坚守、石晓杰的蜕变,让我看到消防精神的传承。他们深知,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每一次挥汗如雨,都是为了在真实火场中多一分胜算,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酷热难耐的夏日,消防员们用汗水与坚毅诠释着使命担当,他们是高温下的“逆行者”,是守护城市的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与感激。Kaiyun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