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网站)-国际体育认证品牌

爆改专业户这个日本户外品牌凭什么比肩始祖鸟?-云开KAIYUN
爆改专业户这个日本户外品牌凭什么比肩始祖鸟?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8-22
 KaiyunKaiyun在这个冲锋衣走秀场、跑山也要出片的时代,Goldwin依然坚守着极简美学与专业执念,通过产品功能与设计的平衡,在潮流与市场中保持自己的位置。  在品牌初创时期,正值日本经济复苏。游泳运动员古桥广之进打破世界纪录,点燃了全国对竞技体育的热情。创始人西田东作敏锐洞察到体育产业的潜力,将品牌更名为Goldwin,并转型专注运动服装生产。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16名日本金

  KaiyunKaiyun在这个冲锋衣走秀场、跑山也要出片的时代,Goldwin依然坚守着极简美学与专业执念,通过产品功能与设计的平衡,在潮流与市场中保持自己的位置。

  在品牌初创时期,正值日本经济复苏。游泳运动员古桥广之进打破世界纪录,点燃了全国对竞技体育的热情。创始人西田东作敏锐洞察到体育产业的潜力,将品牌更名为Goldwin,并转型专注运动服装生产。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16名日本金牌得主中有12人身着Goldwin运动服,这一「80%金牌选手都在穿」的记录,不仅为品牌赢得声誉,也让它自诞生起就深深绑定了「专业体育」的基因。

  但Goldwin真正壮大的原因,并不止于产品力,而是它对品牌矩阵和市场布局的前瞻性。早在1978年,它就开始代理The North Face在日本的业务,1994年更直接买断了TNF在日本的商标权。此后,Goldwin又将Helly Hansen、Mountain Hardwear等十余个国际品牌收入麾下,并参与创立Nanamica,直接主导开发了TNF Purple Label。

  换句话说,Goldwin并非单一品牌,而是一个覆盖户外、运动、生活方式的集团。某种程度上,它在日本市场的角色,与近年来,安踏多品牌矩阵的战略逻辑颇为相似。

  这种策略不仅塑造了鲜明的品牌风格,也直接反映在了业务表现上——品牌截至8月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Goldwin实现净销售额238.78亿日元,其中,自营店销售占比高达65%,推动毛利率提升2.5%至53%。

  与此同时,品牌在全球新开8家门店,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68家,其中,中国市场已被视作核心增长点,八月将在西安开设新店,年内还将登陆三亚。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中提及,中国大陆及东亚其他区域的消费者贡献了显著增量,直营店入境销售占比达到28.1%——在社媒上,Goldwin甚至成了中国消费者必买的「日本特产」。

  换句话说,当下的Goldwin不只是一个日本户外品牌,而逐渐成为一种「日本户外文化符号」。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The North Face为代表的欧美品牌,就已开始尝试将高性能户外服饰融入日常生活,强调环保与功能性的生活方式,服饰本身在潮流认同上尚未形成系统话语。

  相比之下,日本品牌们在「户外潮流化」路线上走得更完整,日本的户外文化源于登山、露营和徒步等传统活动,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环境的尊重。

  随着都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这种文化逐渐延伸到城市中,也为品牌创新提供了土壤。

  Nanamica将GORE-TEX等高性能面料与都市设计结合,让登山装备成为日常通勤和街头穿搭的潮流单品;SnowPeak,把露营精神延伸至都市生活;在这一脉络中,Goldwin打造了TNF Purple Label,通过街头潮流设计和限量联名,将专业登山装备转化为潮流符号,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户外美学」。

  过去几年间,随着Gorpcore风潮在全球兴起,人们对于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理解进一步延伸,不仅追求户外运动本身,更强调功能服饰在都市日常中的可穿性与审美价值。

  国际及众多品牌也纷纷进入这一赛道:Arcteryx Veilance将始祖鸟的高性能技术延伸至高端都市商务服饰,以极简剪裁和功能面料满足通勤与日常穿搭需求;

  Salomon在韩国市场推出潮流支线K-Tech,通过联名COSTS以及MIYOSHIRUG等品牌,把专业越野装备转化为时尚元素;Stone Island则通过与supreme等街头品牌联名,将技术面料与潮流结合,打造话题性极强的美式高街单品;

  甚至北欧硬汉品牌Helly Hansen也开始尝试都市化设计,把防水、防风服饰融入日常生活……日本户外的「独家优势」正在被逐步稀释。

  这对Goldwin既是挑战,也孕育机会。挑战在于,如果仅仅依靠「户外×时尚」的路径,品牌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机会则在于,随着户外热潮的加深,市场呈现出更为细分的消费者群体——其中一部分追求高强度户外体验的用户,会更倾向于选择专业性更强的装备,而Goldwin正好具备深厚的专业底蕴,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目前在产品层面,Goldwin通过「双轨」策略,试图兼顾专业与潮流的平衡。

  Performance系列,作为品牌的专业线,涵盖滑雪、登山和越野跑等多种户外运动,强调轻量、舒适、耐用和运动员驱动设计,其中Trail Running产品线与Dylan Bowman等顶级运动员合作,专为越野跑开发,在全球越野圈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Lifestyle系列则将极简美学与户外功能结合,使装备自然融入都市日常穿搭。同时,Goldwin0支线以实验性和先锋感吸引Gorpcore群体,进一步巩固品牌在潮流市场的热度。

  这种布局既确保了品牌在专业市场的硬实力,又不会错过时尚市场的关注度。在全财年的规划中,Performance系列增长预估为6.9%,Lifestyle系列为3.7%,也体现出品牌对专业装备的信心与战略重视。

  在海外市场,Goldwin则以稳健而系统的方式推进扩张。2021年12月,品牌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中国首家旗舰店,此后在国内动作相对低调。然而,自2024年4月宣布「Goldwin500」全球增长战略后,中国市场成为品牌扩张的核心战场。

  根据「Goldwin500」规划,至2033财年品牌将实现全球销售额500亿日元,其中中国市场被设定为300亿日元,占海外目标的60%。品牌将在中国每年开设4家新店,10年内实现70家直营门店,每家商店的⽉销售额在现有⽔平上提⾼30%。

  对于以克制著称的日本品牌而言,这一扩张节奏可谓激进。而为了让战略落地更顺畅,2024年,Goldwin与苏州愿景零售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从后续的开店节奏来看,合资模式确实加快了在中国的落地进程。截至目前,Goldwin已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南京、杭州、沈阳等城市开设7家门店,使中国成为其海外门店数量最多的市场。根据高得运(苏州)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齐藤武的公开表示,成都和上海两家门店开业当年的单店月销均突破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开店效率与运营质量,中国区门店普遍采用模块化设计,使新店能够在约3个月内快速落地。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开店速度,也保证了产品陈列和动线布局符合品牌的专业战略要求。

  以北京三里屯旗舰店为例,尽管秋冬新品已全面上架,越野跑系列仍被集中摆放在门店核心区域,凸显其在品牌战略中的重点地位。

  然而,这一模式背后也存在隐忧,尽管模块化设计提高了扩张效率,也保证了品牌的专业战略发展要求,但中国市场对品牌专业性能的认知并未同步提升,更多的大众消费者难以真正理解和认同Goldwin的专业价值与品牌调性。

  此外,门店集中布局在一线和核心城市,也使Goldwin对特定市场高度依赖,一旦消费环境发生波动,整体业绩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要知道,其产品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上,GORE-TEX 3L硬壳冲锋衣定价更是高达5000余元。在这个价格区间,不论是迪桑特、可隆,还是始祖鸟等一众高端户外品牌,都在激烈竞争,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设计与性价比的要求极高。

  更别说同为日系品牌的Montbell,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同样相对较晚:2024年上海首店才正式揭幕,但近年来开店动作频频,截至目前,Montbell已在国内开设41家门店,并推出多款「门店限定」产品,以吸引核心消费者并强化线下体验。再加上近年来层出不穷诸如and wander、安高若等「山系」户外品牌,无论是功能性还是潮流性都在不断分流Goldwin潜在消费者。

  换句话说,Goldwin在高端户外市场的扩张既面临价格带来的天然门槛,也必须应对品牌同质化和竞争加剧的压力。

  尽管品牌在门店布局和产品策略上持续发力,但在市场传播方面的动作相对有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仅依靠门店扩张和产品力提升,仍难以充分塑造高端形象和专业认知。

  在这样的格局下,Goldwin的中国战略不仅仅是开店数量的增加,更需要依赖于品牌调性与产品力的持续维护。可以说,中国市场对Goldwin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试炼。

  未来几年,品牌能否在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稳住脚跟,同时保持其专业户外品牌的声誉,将成为检验「Goldwin500战略」成败的关键。